跳转至

四月随想:与时舒卷·

约 1777 字 6 分钟

突然间,我意识到这样一件事实——自己是“非常需要进入状态”的一类人。

“状态驱动”·

今天听报告的时候和朋友产生了日常生活模式上的一些共鸣,发现自己是“非常需要进入状态”的一类人。

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很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四处变更自习的场所,仿佛找不到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的归宿,嫌西教昏暗,嫌医图太远,嫌东教冷清,嫌寝室的床太有诱惑力,于是永远这样走走停停,没有一处落脚的场景。

从去年下旬开始,原本振奋于终于构建起积极氛围的自己慢慢意识到跟上旁人节奏的困难。我一直知道自己同那些平日轻松的天赋型选手隔了一道天堑,但直到与每日规律惯常、业精于勤的朋友近距离相处后,才认识到自律和专注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甚至是天赋)。随着精力-能力的此消彼长,自我认知与行为、意愿与能力越来越难以匹配。如果说大一前期的试错是一场特殊的旅行,后来的自己更像是失去了光泽羽毛的倦鸟,拼命想要抓住些什么,最终还是无地自容。

上个月也有一阵子的上行期。彼时,莫名产生了回看自己朋友圈和相册的念头,接受自己过去保留高中精神状态下的强烈探索力,同时也打碎了对前两年并不成熟的自己的滤镜,于是写下如此感受:

回看过去经历时,内心会产生极为矛盾的认知,有时读不懂时间那头的自己。镜子的另一侧是精力充沛、不断迭代的自己——我已经无法再重拾这样的能力;但那一头也是曾对未来迷茫的自己,是首考爆炸的自己,社恐的自己,字迹潦草的自己。最终,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多元而完整的自己,而不是时间维度下的某一切片;我与自己和解,是与偏执、懵懂和解;我与自己对话,也是与这条时间线上所投射、发散出的种种可能性相观照。

那段时间,我短暂地甩掉了一切消极的包袱,崭新铺陈开来的是主动参与的科研训练、创赛、钢琴课、声乐精品课,申请的外设奖学金和延续下来的各类角色,乃至陆陆续续认识的许多新朋友和发现的新的目的地。沉浸在忙碌且高效的生活轨道上,似乎一切都在变好,我默念着这句话,重复着,絮叨着,而后是一道淌过意识的闪电——生活是否真的应该如此?

半推半就·

大一的时候,作为我们寝室新生之友的老师就强调过数学主干课程的重要性和各类时间精力权衡取舍的问题,也有学长学姐讲到过信计专业一路学下来如果不经过自身的反复萃酌很容易陷入数学理论和编程能力都只是半桶水的问题,然而很多经验即使听得再多,仍然只有亲身踩过雷才能有所教训。

拖了个把月终于完成了义助培训的流程,然后开始沉浸于在图书馆待到闭馆的场合。突然想到了那条有趣的采访1和那条有趣的视频2

我感到我在不断地向前进,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很多种选择。最低的是温饱,对吧,然后是利益,就是钱,超越钱的,是名望,权力,但是在超越这些所有东西之上还有一样东西,叫智慧。你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应该有这样一个觉悟,就是你终究是要死的,这就是一个人他很悲剧的,他无论多厉害,无论多牛,无论多么嚣张,他都要死的,他都有终结那一天。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做什么呢,不断地看书,懂得这个世界的很多东西,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律,那是一种无比的喜悦,狂喜。每当我看到在街上晃的,大学里你知道,大学基本上叫自学,其实没有什么人学习,我不敢全部说,很多人不学习,我看到他们的时候,偷着经常出去玩,我大学那几年,在外面吃饭,能数得出来次数,很多时候我也不怎么吃饭,很多人说我是像神仙一样,找不到我这个人。其实我在教室上自习,或者看书,但我真不觉得,每次他们说,老好玩,老好玩,我真不觉得,我是一个被排斥的人,我不觉得孤独。

因为我知道我懂得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感觉,强大到你不会再畏惧任何人,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开名车,住好房子,经常夸耀这些,为什么,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并不弱小,但这是虚的,因为他很容易戳破的,怎么样强大,只有智慧和知识的内在强大,让你自己懂得很多,对这个世界你有充分的了解,你就不会有委屈了。

如果说上周的说走就走的乌镇行是浅尝辄止,近日带着辅导的小朋友去文广逛各个摊位,则好像又回到了大一。

自我意识抽离的开始·

前段时间有点自我封闭,但四月初的上行期里将自己淹没在埋头向前奔走的人海里又是天平的另一个极端。慢慢意识到需要独处的能力,也需要有表达的能力。“没脾气与好相处”这样的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是自我意识抽离的开始。

很多时候以为包容是一种对他者的正向反馈。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样容易陷入「迁就」的心态。人与人的联系应当是平等且自足的,没有脾气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没有主见的表征,好相处意味着我们没有独立的支点,意识成为他人情绪的附着产物,最终在其中矮化为一种工具性的角色。也正是如此,无法给他人提供支点,没有清晰的诉求,没有指向性的人格,是相当需要注意的。

正如近日阅读的书中所写道:“不仅学会倾听,更要学会表达。不仅学会思考,更要学会感受。不仅学会修整,更要学会悦纳。”


  1. 面对面:董倩采访当年明月 https://www.douban.com/note/702850764/?_i=2156463-nT_TTe 

  2. 熵增定律:一个伴随你30000个日夜的规律 https://b23.tv/HBckZBX